星期六, 3月 17, 2018

[問卦] 為何台北市耐震標準比較低?

標題Re: [問卦] 為何台北市耐震標準比較低?
時間Fri Feb  9 01:35:47 2018

※ 引述《phosita (phosita)》之銘言:
: 老實說,除了北北基桃跟高雄、屏東部份地區是0.22g外,
: 其他耐震標準都是0.33g。
: 其中又以台北市最讓人不解。
: 台北市的房子比台中市的房子貴好幾倍阿。
: 耐震標準不高一點就算了,
: 連一樣都沒有,還低不少呢?!
: 這是何故,全部拉平為0.33g很難嗎?

看到很多人詢問建築物耐震能力
剛好趁這篇文章拋磚引玉,分享一些所學供參考:



1.所謂的耐震標準是甚麼?
我們在地震中經歷的搖晃,這種來來回回的感覺其實就是一種水平加速度
為了給他一個標準,我們會取地表的水平加速度為基準
為什麼要取地表?因為地震能量是由地基往上輸入至建築,所以各樓層的搖晃程度並沒
有太大意義
原po所提到的0.22g,0.33g這些數字在耐震設計上叫"設計水平加速度"
也就是設計時建築物應該要能抵抗地表在這個加速度下輸入至建築物的能量

2.加速度與震度?
因為加速度是個很抽象的感受,很難讓鄉民日常生活溝通...

例如:
"挖靠,剛剛的地震好晃,有0.087g耶"
"哪有,我覺得明明就是0.147g"

聽到這種敘述鄉民一定覺得滿臉黑人問號
所以為了能讓地震感受能夠便於理解,就依照地表加速度的大小區間
以震度為區分讓鄉民好能能互相溝通30cm的滋味...阿錯了...是地表晃動的感受
詳細區分請參照中央氣象局網頁
(其中1g=981gal, ex:0.25g=245gal)
這邊要強調"震度"僅是人感受地表加速度的程度,並沒有任何物理意義
重要的是輸入的加速度多少,而不是震度多少
"震度僅是人的感受"
"震度僅是人的感受"
"震度僅是人的感受"
因為很重要所以要說三次

3.台灣設計地表加速度劃分?
依照現行規範來說
大臺北盆地大約是0.24g約235gal
桃園、屏東約0.20g約196gal
竹苗、嘉義、台南、高雄0.28g約274gal
宜蘭、台中、花蓮、南投、台東約0.32g約314gal
所以並沒有很多地方都是0.32g...
而這些是0.32g的地區通常是有已知的斷層帶在附近所以才會有這麼大的設計加速度

4.加速度越低表示建築物受震損機率較大?
這個問題有個盲點:建物所承受的震損風險是跟建物在哪有關
其他條件相同情況下,當然設計加速度越大越安全
但是本身台灣各地的地震大小分布本來就不同
都有中央的教授出來坦說桃園最安全了(?)
這是一個單純的統計結果
如果歷史顯示某個區域不曾出現過大地震,那麼用比較小的設計加速度也是合理的
以臺北盆地來說,921大地震包跨這次的花蓮地震,最大震度最多也就4級(80gal)
以設計加速度240gal來說,已經超過很多了
況且,所謂耐震設計不僅僅只是考慮地表加速度而已,這篇僅是簡化討論。

5.不要盲目於耐震度
這讓我想起小魯某次看房的經驗,有次走在路上看到"x湖五字頭"
去到現場一問,全部開價都6十幾萬...我不甘心地問個明白

"五字頭就是59.9的意思啦,ㄎㄎ,而且是最低戶"
"大哥...如果能開到5x萬,我一定用四字頭來做廣告"

...涉世未深就是要被洗臉...
所以相同地,如果我說我賣的房子一棟是耐震5級一棟是耐震6級聽起來好像差很多
這是因為分類的關係5級(80~250)、6級(250~400)
但實際上耐震度有可能是240gal跟一棟是250gal你覺得會差很多嗎?

6.這次的地震真的很大
根據測站的資料瞬間的地表加速度都有超過400gal,也就是7級地震
就是像氣象局的敘述:

"搖晃劇烈以致無法依意志行動"
"山崩地裂,鐵軌彎曲,地下管線破壞"
"部分建築物受損嚴重或倒塌,幾乎所有傢俱都大幅移位或摔落地面"

對,就是這麼恐怖,遠超過設計地震的大小

台灣的房子耐震嗎?是,是很耐震的
但是相較於老天爺給台灣的磨難,也許我們還有很多的地方要努力..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