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口試完,老師出國之際,我也利用一個禮拜的時間,準備來嘗試生平第一次跨國旅遊,旅遊的資訊主要來自於楊春龍的書以及當地所提供的旅遊指引,當然也要感謝佩伶非常仔細的功課,讓我能在狀況外馬上接上軌道,有一趟雖然累但是蠻充實的旅程。
看看別人怎麼建設國家?
我出發之前沒有想過那麼多,我只是把它當成轉換跑道之際的一個度假而已,雖然剛口試完論文尚有許多須重新思考的部分,但是也許是從實驗開始規劃後就一直忙到現在,在這個時間點我真得需要休息。我在打球的地方認識一些長輩,他們聽說我有這樣的旅程後,就只跟我說"看看別人怎麼建設國家?",而我一直到下了Changi Airport時候,才了解人家的提醒。
這座拿下全世界最佳機場頭銜的Changi機場,真的是新加坡人賴以維生的金飯碗以及驕傲。因為想省錢所以挑較差的時段以及想嘗試過境旅館的想法,下飛機的時間已經是12:40了(註:新加坡馬來西亞跟台灣無時差),但機場內一半的商家都還在運作,而到處都還有工作中的人員提供指引,按書上所言Changi機場內容之豐富可以寫成本旅遊書,而第二航廈的免稅商店是由高島屋所經營。我覺得台灣人一向都很自傲於小小的島上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繁隆,但是那個最光景的時代已經過去,而比台灣更小的新加坡,至今卻一直維持著世界一流的水準。
成功的秘訣來自開放的心胸
在新加坡跟馬來西亞看得到當地人、印度人、華僑、歐美四種以上的民族,而各行各業都看得到不同民族擔任要角,顯示其國家對不同民族的包容力,最讓我驚豔的是搭新加坡的巴士女司機的比例可真高。Lau Pa Sat是新加坡當地的食物廣場,在這邊可以找到非常多元的食物,以及不同的民族在你旁邊用餐,而讓我困擾的是印度或是馬來食物的名子真的很難跟食物連結在一起,如果不想點華人食物在這邊真的很難下手。
如果我是一個外國人,相較於台灣,新馬兩地顯得有魅力許多,而魅力來自於多國語言在這邊都行得通,你可以在這邊看到老阿伯操著口英非常重的英文跟你講話,在路邊隨手攔的計乘車都能用簡單英語溝通,而台灣雖以英語為第一外語,但隨手攔計程車可能十台有八台不能用英語溝通,因為我們環境老是喜歡把英語學好的責任丟給下一代,父母只會怪自己小孩英文沒考好而沒想過怎麼不自己學一下,而從新馬的例子可以學到一個讓國家整體英語變好的道理,就是開放,但我想到我們常常鼓吹的開放都只有指大陸客,就讓我覺得悲哀。當然我覺得我也該檢討,英文從來沒好過,以英語溝通常感吃力。
Pangkor小島的意外
Pangkor島是在KL左上角的一個小島,簡單的形容就是馬國的綠島,為了要到那邊玩水,來回搭車不含船破9hrs,真是一番折騰。來回的途中有兩個意外。第一個是去程的時候遇到一小團港仔姊妹團,染著不入流的髮色,一路放縱嬉鬧,笑聲有如火雞,完全無視於車上其他民族乘客的存在,白目到一個極點。我對他們香港沒有偏見,但就如同我之前有講過的,我覺得大家在外真的是自己國家的活廣告,這種形象要我怎麼對他們所代表的地區能有好印象呢?
回程路上則是有截然不同的遭遇,遇到一對來自於倫敦的背包客,一路閒聊才知道他們是在工作轉換跑道之際跑出來已兩個月的時間在旅遊,對於我們"只"規劃一個禮拜的旅程他們顯然覺得非常不足,且他們說一路走下來"a lot of funny, it's worth",並且鼓勵我在他們那個年紀的時候跟他們有相同得嘗試,顯然他們不了解台灣的勞工環境。我看到他們的模樣對我來講有點啟示,該怎麼享受人生也真是個困難的人生課題。
小台商的霸氣
另外一個會讓我想在這邊提起的是,當我們走在路上並且用中文閒聊的時候,就有人問我們是不是台灣人,原來是口音讓我們他鄉遇故知,一眼看過去就只是polo衫+短褲+拖鞋的標準台灣配備,但閒聊之下,才知道他是來這邊開店的,主打的是購物廣場的飲料店,有三家這樣的小規模,在台灣到處都看得到的飲料店跨出海外就搖身一變具有台灣特色的店,而且我們還曾經在這邊看有人在賣台灣火鍋,我問他說為甚麼會想要在這邊開呢?
他就只淡淡的說了一句:"這邊市場還蠻不錯的"。
然後批拉批拉穿著的夾腳拖離開。
我還是覺得台灣人挺聰明的,像這樣勇於出來嘗試的人並不少。而仰賴台灣遊客素質的進步,以及商人在外奮鬥的佳績,跟人家說我們是台灣來的對方都能認得,這種感覺真好!
自由跨國旅行
說實在還挺累的,絕對沒有書上寫的那般輕鬆,尤其是坐跨國高巴要半夜跑海關,而且半夜3點到車站沒地方去的時候,還蠻想去撞牆的。但是八天旅程下來我總共只花兩萬六,真是物超所值,但不像旅行團能夠搭著安排好的巴士到處走,大部分的時間靠雙腳,因而更能貼近當地風土民情。新國平均物價較台灣高而馬較低,但只要逛的都是熱門景點就很難說省錢省到哪,因此我沒甚麼餘裕可以好好shopping,不過對於要當兵的我而言,爛命一條也不用太過於怎樣的裝飾。
能夠偷得一個禮拜的閒真的是很開心,只是接下來要怎麼跟KC交代進度,就有點傷腦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